联系我们

地址:邛崃市金宝街150号

传真:028-88747669

电话:13518133955

15928923048

邮政编码:611530

“营改增”助力建筑企业管理升级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7-18 点击次数: 487次

 “建筑业作为一项传统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由于其具备了一些传统行业的特性以及建筑业独有的管理难点,也使得其在税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面临着企业管理体制、发展模式、经营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动力和改革压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北京华政税务师事务所董事长董国云如是说。他进一步分析道,经营业务的不稳定性、管理环境的多变性、投标承包方式的竞争性、基层施工管理人员的变动性、产品计价方式的复杂性、计划编制的特殊性、资金占用和融资的多发性等建筑产品和施工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特性,而在应对“营改增”新政策时,建筑企业一定要紧扣这些特性,有的放矢。
  1.组织架构方面,建筑业“营改增”后,相比原营业税政策,对纳税地点的政策规定将有所改变。同时,由于增值税具有征收管理更加严格以及更加有利于社会实现专业化分工的特点,企业可考虑从这些角度出发来调整组织架构以适应增值税政策下的经营发展。
  2.业务模式方面,资质共享模式在现行营业税下已存在一定问题,实行增值税后将带来更大涉税风险和无法抵扣的税务损失,因而需要对现有业务模式进行梳理、研究是否需要对业务模式进行调整。
  3.经营管理方面,从工程项目的承接到采购管理、分包管理、关联交易以及境外项目管理均将因“营改增”而带来一定改变。如何实现增值税进项充分抵扣,销项合理纳税、规避风险以及如何应对税制转换在业务生产环节中产生的阻力,如“三流不一致”问题、甲供材问题、集中采购问题和招投标策略等,将是建筑企业在“营改增”实施前后要重点关注的管理要点。
  4.制度流程方面,首先,企业需考虑对现有的税务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建立集团增值税管控体系;同时,还应及时梳理财务核算办法,建立增值税相应的核算科目,明确增值税试点后各类业务的具体会计分录;原预算、考核制度在“营改增”后同样需考虑从价内税到价外税的变化,进行相应修订。
  5.财务指标方面,“营改增”将使建筑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双双下降。收入方面,在原收入总额不变的前提下,“营改增”后的营业收入将同比下降9.9%。成本方面,在原成本、费用不变的前提下,“营改增”后的成本、费用也将有所降低,降低幅度则取决于抵扣情况。如果收入下降幅度大于成本费用下降幅度,利润必然下降。
  6.资金使用方面,“营改增”以后,原有的营业税纳税义务时间一并摒弃。由于进项抵扣时限以及按月申报的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影响,需要企业对确认的收入及时申报并缴纳,这势必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建筑企业资金流雪上加霜。
  7.税务管理方面,“营改增”后,税务管理成本将大幅提高,最直接的成本增加就是需要购置税控装置以满足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征管要求。此外,根据税法规定,增值税专用发票需配备专人管理,且由于增值税计征复杂、管理难度大,还需增设一定数量的税务管理岗位。
  基于上述分析,董国云强调,企业在应对“营改增”时必须遵循六大原则:
  一是领导牵头自上而下,提前研究应对策略;
  二是改变资质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
  三是理顺集中管理各方关系,遵循“三流一致”原则;
  四是经营开发与成本管理并重,部门间相互协作,共同制定应对机制;
  五是增强增值税财税管理,促进合同、制度修订;
  六是上下结合、全员参与、权责明确、高效配合。
  唯有如此,在建筑业“营改增”来临之际,企业上下各级单位方能做好准备、应对变革,相关部门也才能做到通力配合,最大程度地消除“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企业要以此次“营改增”新政实施为契机,实现管理升级,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市场竞争力。